欢迎来到华中科技大学中英HUST-RRes基因工程与基因组学联合实验室!
当前位置: 首页   >   科学研究   >   研究成果   >   发表论文   >   正文

Bar表达框基因载体高频转化栽培小麦

作者:    信息来源:    发布时间: 2017-08-02

Bar表达框基因载体高频转化栽培小麦

施农农 ,何光源 ,李克秀,王慧中

摘要:为探讨无载体主干序列(细菌DNA)的表达框基因直接转化栽培小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,对栽培小麦(Triticum aestivum L)进行了bar表达框基因的基因枪转化.通过试材培养、外植体分离、bar 表达框基因分离提取和纯化、基因枪轰击、诱导分化与再生培养、再生苗核酸抽提、转基因检测及除草荆 涂抹试验等方法,筛选到23株全部来自幼胚愈伤的独立再生苗,其中18株显示bar表达框基因的整合,且均表现抗除草荆效应.基因型鄂麦12号的转化频率(155 )高于鄂恩1(O87 ),两基因型在 1100 psi轰击压下的转化频率均高于900 psi,其中鄂麦12号达到351 ,明显优于鄂恩1号,且高于常规小麦基因抢的平均转化频率050 100 .鄂麦12号幼胚在1100 psi轰击压下转化bar表达框基 因可获高转化效应.表明受体基因型、外植体类型、轰击压等因素在优化表达框基因转化体系中具重要作用.推断表达框基因转化方法具有片段小、环境安全、转化效率高、整合模式简单、表达高效等优势,在 作物遗传转化中具有广泛应用前景.

Link: http://xueshu.baidu.com/s?wd=Bar%E8%A1%A8%E8%BE%BE%E6%A1%86%E5%9F%BA%E5%9B%A0%E8%BD%BD%E4%BD%93%E9%AB%98%E9%A2%91%E8%BD%AC%E5%8C%96%E6%A0%BD%E5%9F%B9%E5%B0%8F%E9%BA%A6&rsv_bp=0&tn=SE_baiduxueshu_c1gjeupa&rsv_spt=3&ie=utf-8&f=8&rsv_sug2=1&sc_f_para=sc_tasktype%3D%7BfirstSimpleSearch%7D

    地址:中国湖北武汉珞喻路1037号 邮编:430074
    联系我们:电话: 87792275 邮箱china-uk.ijl@hust.edu.cn
    CopyRight© 2017 版权所有华中科技大学中英HUST-RRes基因工程与基因组学联合实验室